Search

今年秋冬的「保肺」抗疫大作戰,光靠COVID-19疫苗是不夠的,尤其對於長者與重大傷病等脆弱族群來說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今年秋冬的「保肺」抗疫大作戰,光靠COVID-19疫苗是不夠的,尤其對於長者與重大傷病等脆弱族群來說,還應搭配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。惟肺炎鏈球菌疫苗目前中央僅針對75歲以上老人提供公費接種,65至74歲長者則靠地方政府自行編列預算補洞,且並非每個縣市都有,形成另類健康不平等現象。

秋冬是絕大多數病毒活躍的季節,尤其是多種呼吸道病毒以及繼發性細菌感染造成的肺炎,更是國人主要奪命殺手之一。根據衛福部統計,雖然受到COVID-19疫情影響,國人多能加強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保持社交距離等非藥物公衛措施(NPI),以致於2020年國人的肺炎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較前年雙雙銳減,但肺炎依舊是國人10大死因第3位,全年死亡人數多達1萬3736人;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因排名自第7降至第8,全年死亡人數5657人。請看《新新聞》深入調查報導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🔥《新新聞》全力監督公共政策,您的贊助支持,是我們前進的動力
http://bit.ly/3gqzxcT

🔔 加入新新聞Telegram頻道,熱門資訊一手掌握!
http://bit.ly/3c6Pi5b

㊙️LINE好友獨家全新服務
http://bit.ly/3bTyVIZ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新新聞》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,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及國際關係,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;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。 取名《新新聞》的用意,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《舊新聞》,因為,《新新聞》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,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,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,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,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,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,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、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。《新新聞》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,使新聞的真貌還原,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。 自創刊以來,《新新聞》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、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,以公是公非為依歸,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。《新新聞》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,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。 《新新聞》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,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,《新新聞》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,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。 《新新聞》取材的標準是:新聞自由、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。透過這三個標準,《新新聞》呈現出來的風格,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,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,而這正也是《新新聞》的目的,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,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。 《新新聞》在內容呈現上,包含「政治」、「經濟」、「社會」、「文化」、「兩岸關係」、「國際關係」;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,試圖有所消弭。 在電視未開放時代,爲平衡老三台(台視、中視、華視)有關選舉新聞之偏頗報導,並將「新新聞」的觀念與風格推之於影像媒體,乃於1989年製作「選舉大系」錄影帶八輯,以及於1993年製作「選情大家看」選舉新聞節目,反映二十一個縣市的選情共147輯。這兩次的作為,將台灣政治發展史上重要的縣市長選舉做了忠實公正的呈現,開影像傳播前所未有之先河。 《新新聞》它發生的影響,有如下述: ‧推動了台灣的政治改革。 ‧突破了台灣的言論禁忌。 ‧改變了台灣的新聞風格。 ‧啟發了新世代的視野抱負。 ‧培養了無數的新聞、政治及經營人才。 ‧製造了有品質、具指標性的新聞專業媒體。 ‧提供了海內外深刻解讀台灣的可信觀察。
《新新聞》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及國際關係,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。
View all posts